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网谈
山乡才女的艺术人生
时间:2021-12-21作者:霍素萍 张海江 阅读:118

 ——访耄耋老艺人裴兰英

            

   提起裴兰英,她的名字可是闻名乡里,家乡磁山甚至周边村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的才艺上过电视专访,创作的剪纸上过地方报刊,她的作品遍布家乡磁山及周边许多村庄。

   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农村谁家孩子结婚典礼都要画炕围子(也称炕栏子),盖了新房都要画门楼、画影壁,生了男孩童年要穿虎皮衣服虎头鞋等而磁山一街的裴兰英就是这样一位样样都拿起的乡村才女,她不但画得一手好水粉花鸟,还对刺绣、布艺、剪纸等样样精通。所以,她的艺术作品遍布磁山及周边村庄的不少农家户院她不但手艺好,而年轻时人长得端庄秀丽、气质非凡,不用问一看就是一大家闺秀。每当人们提起裴兰英就会联想到郭兰英的名字,可想她在当地的名气有多大。

   我真正接触裴兰英老人还是在今年十月“武安市民协磁山分会在磁山“洺河苑书画社举办的“迎中秋、庆国庆绘画摄影展”的颁奖仪式上,她的国画作品《冬梅》获得了优秀奖,我的摄影作品也获得了优秀奖。我看到八十五岁的老人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满脸红光,再看看老人家那不凡的作品,偌大年纪,这么好的心态与追求上进的精神使我内心佩服的五体投地。好奇心促使我想进一步接触和深入了解一下这位老人家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正好,分会的领导也让我详细采访一下老人家的艺术人生,于是,我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老人家在自己的作品下持证书留念

   初冬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我来到磁山一街新民居住宅楼叩开了老人家居住的房门,老人家见到我来访十分高兴,从沙发上站了起来面带笑容地迎接我,但笑容里掩盖不住老人家湿润的眼眶,我问她眼怎么了,她指着电视对我说正在看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并对我说:“素萍啊,这个电视剧演的可都是实情啊,朝鲜的气候和志愿军作战的艰苦环境那可都是真的啊,当年你婶子我可是随军在那儿待了半年多有亲身体会呀。”“啊,您到过朝鲜随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我惊讶地问她,此刻,她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动情地讲述了她的艺术人生与军人情结......

一、山乡才女的军人情结

  裴兰英1937年出生在河北省武安市西土山乡  富润庄一户普通农家,娘家共兄妹五人,她三个姐姐,一个长兄,她是四妮子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大户人家,她小学读了没几天就辍学了,当时家乡刚解放,村上开办了妇女扫盲班,她的汉语拼音和文化知识都是在扫盲班学到的,并且还学会了查字典。姐妹们从小天资聪慧,性格开朗,喜欢写写画画,并看到大人们做什么剪纸、刺绣、画画,她们都能比葫芦画瓢做成,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特别是比她大三岁的三姐绘画那真是天赋,裴兰英就是从小受她的感染爱上了绘画的,可惜三姐14岁那年因病年少早逝。

   她记得在她十四岁那年,有一天她到武安县城去玩,看到城里家家户户窗户上贴着花花绿绿的窗花,上面还刻着“抗美援朝”的字样,太好看了。于是,她回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画出了那个窗花的图案并做成剪纸贴在了自家的窗户上,同村的其他姐妹们看到后纷纷上门求教,很快整个村上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抗美援朝”的窗花。因此,裴兰英受到了村干部的表扬和群众的赞美,特别是后来她又阅读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文中志愿军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事迹彻底感染了她,并在她内心产生了一定要嫁给一个“最可爱的人”的信念。于是她在本村的姐妹中大力宣传抗美援朝战斗英雄的故事,并积极参加村上的各种文艺宣传活动,由于她思想活跃不久被村上选为该村的妇女主任,1955年被村上评为积极分子并拟定为预备党员(后因随军入朝与家乡失去联系,没有成为一名正式中共党员成为她终身的憾事)。

   1956年,19岁的裴兰英在农村算是大龄姑娘了,同村的姑娘们个个都出嫁了,许多追求她的小伙子也都成了家,这一年她寻找的“最可爱的人”也终于有了眉目,经过本家一位姐姐的介绍,她结识了磁山回家探亲的志愿军副营级干部张桃远。

   张桃远,大高个,威武英俊,1947年参军,曾参加过解放战争中的多次战役,1954年奉命入朝换防,这次回家探亲也带着一项领导交给的任务:那就是顺便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这也是部队对常年征战的大龄军人的关心和体贴,张桃远虽然比她大七、八岁但她不计较这些,于是,英雄配才女,成就了“天作之合”。新婚数日,因朝鲜停战不久,援朝部队任务繁忙,经上级领导批准,裴兰英可以随军入朝,于是她便开始了为期半年多的异国他乡难以忘怀的亲身经历。

   在火车上,她看到了被炸断的鸭绿江大桥,看到了沿线的残垣断壁,看到了衣衫褴褛头顶重物的朝鲜阿玛尼、阿爸吉,看到了......,这一切对于19岁的她来说心里阵阵发寒,离乡背井的心情顿时涌上心头。     

  在朝鲜,她和爱人住在用茅草搭建的营房内,没有床板,只有很窄的土炕,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当她看到朝鲜老乡比他们的生活还艰苦时就将随身带去的不少衣服毛巾等生活日用品送给了当地的乡亲,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在朝鲜她帮助战士们缝补衣服、洗洗涮涮,忙个不停;

   在朝鲜她和爱人一起扑救山火搭建营房;

   在朝鲜她还帮助连指导员一起出黑板报搞政治宣传。有一天,她看到连指导员马志东在出黑板报时为版面的刊头和边框设计犯难,于是她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让我来吧”,“你会”,指导员惊讶地问道,于是他接过指导员手中的粉笔在版头上画上了抗美援朝窗花的图案,并为黑板的四周画上了精美的边框,指导员看了十分的惊喜,从此,她便成了指导员出版报的有力助手;

   在朝鲜当她听到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是被敌人的汽油弹活活烧死时,她整整哭了一个上午;

   在朝鲜她被一个个战斗英雄的故事所感动,同时,一个弱女子的家国情怀也感动着部队的领导和战士,在回国时她被所在部队授予“光荣家属”的荣誉称号,并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老人家讲完这段军人情结与赴朝经历两眼挂满了激动的泪花,就连当年与她一起出黑板报那个连指导员叫什么名字以及许多战士的名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冲刷她仍然历历在目。

         1957年她的大女儿出生,若干年后,这个女儿又嫁给了本村的一名军

 

这是她和爱人、女儿在首都北京的合影

二、艰辛岁月中的艺术生涯

   裴兰英共生育五个孩子,三男二女,家中还有公婆两位老人,丈夫在1965年转业到武安金融部门工作常年不在家,家中的五个孩子和两位老人全靠她照料,可想当时的岁月是多么的艰辛,就这样她仍坚持画画、剪纸、刺绣等工艺的学习与创作,白天没时间,她就等到夜晚老人和孩子都睡了再学习,有时为完成一件作品甚至熬一通宵。她从来没有上过什么艺术学校,也没有拜过任何老师,全是靠自学,她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颜色配比,图案设计都是凭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敏锐的观察来完成的。

   斗转星移,时间步入到上世纪70年代,在农村办喜事兴起了画炕围子,那时的农家还都是土炕,结婚时在土炕的周围墙上画一圈美丽的彩色图案十分时兴。盖了新房或办喜事还要把自家的门楼油漆一新并在门楼上方画上山水花鸟等图案。

   在农村能写会画的人才并不多,1971年她的侄子结婚她第一次尝试着开始画炕围子和门楼,由于她有着深厚的功底和天赋,她画出的花鸟门楼和炕围子十分雅致美观,整体大气漂亮,一时名声大噪惊动乡邻,不久她的名气就传开了,磁山及周边村庄纷纷上门请她去画画,甚至,几十里以外村庄的人都慕名前来请她去作画。为了补贴家用和解决一些经济上的困难,从此,她便走乡串户开始了她的画画艺术生涯,她的艺术作品也遍布磁山及周边村庄。此外,她的剪纸、刺绣、布艺等手艺也逐渐被乡邻熟知,不少街坊邻居办喜事、生小孩都上门求她剪窗花、剪喜字、绣门帘、做枕套、做虎头鞋、做虎皮衣等,忙的她不可开交。

   裴兰英是一个热心的人,对乡亲们的要求有求必应,为了赶时间不耽误乡亲们办事,她总是废寝忘食,有时通宵达旦地在忙活。特别是农村办喜事,在那个年代大部分是赶在冬季的腊月天,这就给她画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室内画炕栏子还好办,画门楼就困难了,一是天气寒冷,冻的她双手不服使唤,二是当时用的颜料都是以前用的广告色易冻结凝固,三是作画难于风干,再者画完后由于天冷最后上明油(清漆)难度也很大,大冷的天气一个女人在梯子上不知要上下多少次,有时不得不晚上加班加点地干,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尽管如此,裴兰英干活从不计较报酬的高低,收费都是按当地的最低标准,对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家,人家给多少算多少,个别困难的甚至不收一分钱,为此,她的艺德受到了广大乡亲们的赞扬和好评。几十年过去了,在家乡及周边村庄她的不少艺术作品至今还有保留。       

  

保留至今的她当年画的门楼和隔扇

三、一轮不落的艺术夕阳

   听老人家讲到动情处我情不自禁地一把握住了她那饱经沧桑的双手,顿时,我的手被她手上一件金属物品顶了一下,我以为是老人家手上戴的戒指,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枚以前妇女们做针线活用的“顶针”,“顶针”现在几乎没人在用它了,甚至没人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可老人家满手老茧的手还戴着它在做针线活,我内心十分的感慨。说着,老人家拿出了正在做的一件“飞龙”刺绣品让我看,并随手又飞针走线地绣了起来,动作那么娴熟,做工那么精细令我叹为观止,于是我用手机及时拍下了这张难忘的镜头。

   看到我拍照,她好像想起了什么往事,一会儿,她骄傲地对我说:“2012年“武安电视台”和《武安报》对我进行过专访,我的刺绣、剪纸、布艺许多精美艺术作品都曾在电视台展示过,当时,我感到非常自豪”。是啊,我也羡慕啊!

   随后,我提出看看老人家最近的作品,她兴奋的开始忙活起来,从床下拿出厚厚的一摞剪纸,又从柜子里拿出一包包刺绣、布艺作品。那虎头鞋、绣花枕、老虎枕、小荷包......,摆满了整整一床使我看的目不暇接,太震撼了,太精美了。

   接着,她又将那一大摞剪纸翻开让我看,并说这些都是她亲手设计制作的。张张精细的剪纸看的我眼花缭乱,这么多的剪纸需要花费她多少时间啊,她从其中拿出两张剪纸对我说:这一张是党的“十八大”召开时我创作的“十八大精神暖人心”的剪纸,当年被有关部门选中并刊登在《武安报》上进行宣传。我看到上面有天安门、和平鸽、五星、党徽、全国各族人民代表、龙年的吉祥图以及“十八大精神暖人心”的字样等,设计精美,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她老人家对党的深深热爱之情。

           

   这是当年报社刊登的专访        这是报社刊登她创作的剪纸

   另一张则是表现她对家乡武安深深热爱的一幅武安宝塔的大型剪纸,上面除主题大塔外,还设计了毛主席诗词中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词句,并在上面配上了龙虎、松柏、梅花等图案,将老人家的家国情怀全部融化在了其中。

   是啊,她虽然遗憾在组织上没能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但她的心已紧紧地和党联系在一起了,年轻时就参加村上的政治宣传、抗美援朝宣传,并以身相许给“祖国最可爱的人”;在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同时还不忘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乡亲们,现在,又用自己的才艺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歌颂家乡武安,我的心为她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

   最近,她又让在北京的女儿为她购买了现代化的剪纸刻刀等工具,杭州产的丝绸丝线等原料,不知疲倦地整日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她逢人就说:我一天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有做不完做不够我热爱的手艺活儿 ……。已是85岁的老人了总抱怨时间老人给她的时间太短,总觉得自己还有用不完的劲,还有很多没干完的活,她经常到磁山古街“天山工艺门市”与艺人孔天山研究商讨绘画、雕刻技艺。最近,他们联合创作出了布艺刺绣“太极图”,福、禄、寿等剪纸作品。在今年“武安市民协磁山分会举办的“迎中秋、庆国庆绘画摄影展”中她创作的国画《冬梅》又获得了优秀奖,并积极申请要求加入了“武安市民间艺术家协会”,成为我市民协为数不多的一名耄耋老艺术家。

   她的老伴儿1998年因病去世,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我问她是否思念老伴,她说:我一忙活起手中的活就什么都忘了。说着她揉了一下自己的眼睛,我心里清楚,她不是不思念,而是将她的思念全部融化在了自己的作品中,她觉得只有自己不停地干,拼命地做,多创作,多出自己的工艺作品才能告慰夫君的在天之灵,她将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看做是对自己“最可爱的人”的一份告慰,一份思念。每一件作品都看做是对自己没有成为一名正式中共党员遗憾的弥补。

   现在,在她的传授下,她的大女儿、二儿媳把她的才艺基本都学到了手,老人家还准备把刺绣、布艺等技艺传授给乡亲们,让优秀的民间工艺代代传承下去。

   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但愿老人家是一轮不落的夕阳,用自己的艺术光辉永远照耀在家乡的大地上,又像天边那斑斓夺目的晚霞永远映射在家乡的艺术天空。

   老人家祝福您,祝您艺术青春常驻!

   祝福您健康长寿!


           作者与老艺人裴兰英的合影

:

裴兰英工艺作品欣赏:

      

         

 


下面是她女儿的剪纸:

  

                2021.12.18

供稿:张海江


责任编辑:天眼

  • 黑龙江:林口公安分局湖水派出所开展严防跨境赌博宣传活动

  • 河北的孤身老人存折丢失茶饭不思    人民警察及时救助再续新生

  • 元旦我在岗,冬训不放松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主办:人民法制维权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通用网址:人民法制维权网  陇ICP备17004562号-3
北京编辑中心: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云云国际905室 联系电话:17056000026 技术支持:飞信网络